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美国海岸外渔业协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2:14:44   浏览:93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美国海岸外渔业协定

中国政府 美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美国海岸外渔业协定


(签订日期1985年7月23日 生效日期1985年11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
  考虑到对美国海岸外鱼类种群的合理管理、养护和获得最适度产量的共同关切;
  认识到美国已通过一九八三年三月十日的总统声明在距其海岸二百海里范围内建立了专属经济区,在该区域内美国对所有鱼类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主权权利,美国并对其所属的大陆架生物资源和源自美国的溯河性鱼类有同样的主权权利;
  愿就属于美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主权权利而为双方关切的渔业确立合理的条件;
  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本协定的目的是要促进美国海岸外有相互利益的渔业的有效养护、合理管理并获得最适度产量,便利美国渔业工业迅速而全面的发展,并就原则和程序建立一项共同谅解,以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和船只能据此捕捞美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主权权利的生物资源。

  第二条 本协定中的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美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主权权利的生物资源”是指在美国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鱼类(高度洄游性金枪鱼类除外),所有在美国淡水或河口产卵并洄游到大海,而出现在美国专属经济区内和超出美国承认的国家渔业管辖区域的溯河性鱼类,以及属于美国大陆架的所有生物资源。
  二、“鱼类”是指所有有鳍鱼类、软体类动物、甲壳类动物和除海洋哺乳动物、鸟类及高度洄游性鱼类以外的其它种类海生动植物。
  三、“渔业”是指:
  (一)为了养护和管理的目的,可以根据地理上、科学上、技术上、娱乐上、经济上的特征加以鉴别的一种或多种鱼类种群;
  (二)对此类鱼类种群所作的任何捕捞行为。
  四、“专属经济区”是指邻接美国领海的海域,其外限为距离测量美国领海宽度的基线二百海里各点所连接成的线。
  五、“捕捞”是指:
  (一)对鱼类的捕捉、拿取或收获;
  (二)对鱼类企图捕捉、拿取或收获的行为;
  (三)能被合理地认为将造成捕捉、拿取或收获鱼类的任何其他活动。
  (四)任何为上述(一)款至(三)款各项活动提供直接支援或作准备的海上作业,包括加工;但不包括对公海的其他合法利用,如任何科学研究活动。
  六、“渔船”是指各种船只,用于、装备用于或其类型通常用于:
  (一)捕捞;或
  (二)在海上支援或协助一艘或一艘以上船只从事有关捕捞的任何活动,包括准备、补给、贮藏、冷藏、运输或加工。
  七、“高度洄游性鱼类”是指根据其生活周期在海洋中产卵并作长距离洄游的金枪鱼类。
  八、“海洋哺乳动物”是指在形态上已能适应海洋环境的任何哺乳动物,包括海獭、海牛类、鳍足类、鲸类或主要栖居于海洋环境的动物,如北极熊。

  第三条
  一、美国政府愿意就某种特定渔业的总许可渔获量中,将美国渔船不拟捕捞,并根据美国法律可供外国渔船利用的部分,分配给外国渔船捕捞,并按照第七条规定的条件,核发许可证。
  二、美国政府应每年决定下列事项,并根据美国法律作出认为合适的调整:
  (一)在考虑最佳科学证据和社会、经济及其他有关因素后,决定每种渔业以最适度产量为基础的总许可渔获量;
  (二)美国渔船对每种渔业的渔获能力;
  (三)某种渔业的总许可渔获量中,以一年为基础,可供外国渔船入渔的部分;
  (四)可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渔船的配额。
  三、在始终保持每种渔业的最适度产量的基础上,为防止捕捞过度,美国政府每年应根据美国法律决定必须采取的措施,此类措施可以包括:
  (一)指定允许或限制捕捞的渔区和渔期,或规定对渔船或渔具类型和数量的限制;
  (二)根据海域、鱼种、体长、数量、重量、性别、意外渔获、总生物量或其他因素规定的捕鱼限制;
  (三)对可以从事捕鱼的渔船的数量、类型的限制,或对在一个指定渔区进行某种特定渔业的整个船队的每只渔船的捕鱼天数的限制;
  (四)关于可以或不得使用的渔具类型的规定;
  (五)为便于实施此等条件和限制而定的条件,包括对适当的定位及辨识装置的维护。
  四、美国政府应将按照本条规定作出的决定,适时地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第四条 在决定将剩余部分分配给每个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渔船的配额时,美国政府将根据美国法律在下列诸因素的基础上作出决定:
  一、这些国家是否和在何种程度上对进口美国的鱼或渔产品,特别是这一外国已要求配额的鱼和渔产品设置关税壁垒或非关税壁垒或其他进口市场的限制;
  二、这些国家是否和在何种程度上正在同美国合作,通过购买美国加工者的渔产品,增进现有的和新的美国渔业出口机会,及通过购买美国渔民的鱼和渔业产品,增进渔业贸易,特别是这一外国已要求配额的鱼和渔业产品;
  三、这些国家及其捕鱼船队是否和在何种程度上同美国为执行美国渔业法规已经作出合作;
  四、这些国家是否和在何种程度上需要将其从专属经济区捕获的鱼供其国内消费;
  五、这些国家是否和在何种程度上对一个实体的和经济的美国渔业企业作出贡献或促进其发展,包括同美国渔民在渔业经营上减少渔具冲突,转让捕鱼或加工技术,以裨益于美国渔业工业;
  六、这些国家的渔船是否和在何种程度上已经传统性地从事这类渔业的捕捞;
  七、这些国家是否和在何种程度上同美国在渔业研究和渔业资源鉴别上正在进行合作并作出有成效的贡献;
  八、其他美国认为是适当的事情。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采取措施同美国合作并协助其发展渔业工业和增加美国渔产品出口,如减少和消除进口和销售美国渔产品的障碍;提供有关美国渔产品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的技术和管理方面要求的情报资料;提供经济数据;分享专门知识;为向美国渔业企业转让捕鱼和加工技术提供便利;便利适当的合营企业和其他安排;向本国企业提供同美国进行贸易和建立合营企业的机会的信息以及其他可能适当的行动。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和船只除依照本协定获准者外,避免捕捞美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主权权利的生物资源;
  二、所有获准捕鱼的船只,遵守依照本协定和美国的适用法律核发许可证的各项规定;
  三、任何渔业的渔获量不得超过本协定第三条第二款第(四)项所称的总配额。

  第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得为愿依照本协定在美国专属经济区内捕鱼的每艘中华人民共和国渔船向美国政府提出一份许可证申请。此项申请应按照本协定附件一的规定办理。该附件一是本协定不可分割的部分。美国政府得要求为颁发许可证和在美国专属经济区内捕鱼收取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保持最低的申请数量,以帮助许可证程序的有效管理。

  第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和船只避免在美国专属经济区内骚扰、猎取、捕捉、杀害或企图骚扰、猎取、捕捉、杀害任何海洋哺乳动物。但美国参加的海洋哺乳动物国际协定另有规定者,或依照美国政府对意外捕获海洋哺乳动物的特殊认可和控制规定者不在此限。

  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保证依照本协定从事渔业时:
  一、每艘中华人民共和国渔船获准的许可证,应明显地展示在该船的驾驶室内;
  二、在每艘船上依照美国政府的规定,安装适当的定位和辨识装置,并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三、美国正式指派的观察员提出要求时允许登上此类渔船,对观察员在船期间给予礼遇和提供相当于船上官员标准的膳宿。船上的船主、经营者和船员应同观察员在执行公务上进行合作并偿付美国政府雇用观察员的费用;
  四、委派驻美国代理人。该代理人对因从事捕捞美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主权权利的生物资源活动引起的任何事件,而在美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渔船船主或经营者致送的任何诉讼文书有接受和答复的权限;
  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减少渔具冲突,并对任何经按美国法律程序裁定为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渔船的责任,造成对美国公民的渔船、渔具或渔获物的损害和经济损失,保证给予及时和适当的补偿。

  第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协助美国执行有关在专属经济区捕鱼的法律并保证每艘从事捕捞美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主权权利的生物资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船将允许和协助正式授权执行渔业管理法规的美国官员登船检查,并对其依照美国法律采取的执法行动给予合作。

  第十一条
  一、美国政府将依照美国法律对违反本协定或按照本协定核发的许可证规定的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船或经营者或水手科以适当的处罚。
  二、被拘捕的船只及其船员,应根据法院裁定,在提供合理的保证金或其他担保后迅速获得释放。
  三、因在本协定下从事渔业活动而发生的任何案件,对违反渔业管理规则的处罚,不应包括监禁,但触犯执法的案件,如殴打攻击执法官员或拒绝其登船检查等除外。
  四、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只为美国政府当局扣留或拘捕时,应在四天内将采取的行动及科处的处罚通过外交途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第十二条
  一、美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在美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主权权利的生物资源的管理和养护科学研究方面进行合作,包括编辑对有共同利益的鱼类种群的管理和养护的最有效的科学情报资料。
  二、两国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应就共同关切的鱼类种群,用通讯或适当的会晤方式制订定期的研究计划。该计划经双方同意可随时进行修改。研究计划可包括(但并不限于)交换情报资料和科学家,安排科学家准备研究计划和审查进展情况的定期会议,以及各种联合研究项目。
  三、在美国专属经济区内一艘从事正常商业性捕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船上进行双方同意的研究活动,不应认为该船的活动性质由捕鱼转变为科学研究,因此,该船仍须按照第七条取得许可证。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同美国政府合作,按照美国制订的程序,履行收集和报告生物统计资料和渔业数据,包括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的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同样地提供美方可能要求的其他经济数据。

  第十三条 美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就本协定的执行和在共同关切的渔业领域中发展进一步合作举行定期的双边磋商,包括在适当的多边组织范围内进行合作,收集和分析关系这类渔业的科学资料。

  第十四条 美国政府同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渔业研究船和按本协定允许捕鱼的渔船,在协定附件二提及的根据美国法律和规定进入指定港口,该附件为本协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十五条 美国政府如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表示其国民和船只拟在邻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渔业区或相当的区域从事捕鱼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在互惠和不比本协定更具限制性的条件的基础上给予许可。

  第十六条 本协定的任何规定均不损害各方政府对于沿岸国为除养护和管理渔业以外的其他目的所拥有的领海管辖或其他管辖权的主张。

  第十七条 
  一、本协定连同协商记要经双方完成各自的国内法律程序后,按照换文中约定的日期开始生效。除非双方通过换文同意延长本协定,则本协定的有效期至一九九0年七月一日为止。尽管如上所述,任何一方可以提前六个月用书面通知另一方终止本协定。
  二、本协定生效两年后,应任何一方要求时,可由两国政府加以重新审议。双方正式授权的代表在本协定上签字,以昭信守。
  本协定于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在华盛顿签订,共两份,每份均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注:本协定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生效。附件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韩 叙             爱德华·沃尔夫
       (签字)              (签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试行)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试行)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1984年10月28日湖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984年10月31日湖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第二十七号公布 1984年10月3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批准的条例、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和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
第四条 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机关,应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送草拟地方性法规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并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起草。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委托有关部门起草地方性法规。
第五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机关,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力求使法规草案符合实际,依据充分,结构严谨,文字准确。
第六条 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应报送法规草案及其说明一式十五份。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提请审议法规草案,分别由省长、院长、检察长签署。
省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和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送的法规草案,须经该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通过。

第七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的程序:
(一)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并广泛征求州、市、县、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向法律委员会提出书面意见;
(二)法律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报告;
(三)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议程草案;
(四)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八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法规草案时,提出法规草案的机关的负责人应到会作说明,并解答委员们提出的问题。
第九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如果本次会议不能通过,可根据审议意见进行修改,待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审议。
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十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第十一条 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按照湖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设立专门委
员会的决议第三条第五款第二项的规定和本程序的有关条款办理。
第十二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在《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湖南政报》和《湖南日报》公布。
第十三条 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参照本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4年10月31日

关于附发修订的银行挂号信邮寄办法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


关于附发修订的银行挂号信邮寄办法的通知

198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城市分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重庆市邮电局,各计划单列市邮政局(邮电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自银行使用“银行挂号信”专用信封以来,在各级银行和邮局的共同努力下,对缩短款项汇划时间、加速社会资金周转起了重大的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邮政编码的全面推行和银行机构的变化,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六家银行的“银行挂号信”的信封式样相近,有的收、寄件单位和地址书写不详,给邮局分拣与投送带来了不便,客观上造成信件的误投和误送。为了适应邮政编码与信封“国际”的推行,便于邮局准确分拣与投送“银行挂号信”,减少投送差错,提高社会资金效益,经行、部研究决定,重新修订“银行挂号信邮寄办法”,现随文附发。新办法自1989年1月1日 执行。 望各级人民银行、邮电(政)局和各专业银行按照新的“银行挂号信邮寄办法”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此外,邮政部门为了加速信件的传递,从1987年起增设了“邮政快件”业务。为加速资金周转,缩短在途时间,希各级银行在寄发联行信件时,尽量使用邮政快件,其快件费用按标准向客户收取。

附:银行挂号信邮寄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下简称“各银行”)系统内互寄联行、结算凭证和跨系统互寄结算凭证的挂号信函,使用特定标记的专用信封称为“银行挂号信”。
一、“银行挂号信”式样(附后)
(一)各银行系统内联行专用信封。
1.规格:分为大、中、小三种。大号横长324毫米,竖长229毫米,中号横长250毫米,竖长176毫米,小号横长200毫米,竖长120毫米。以上规格允许误差2毫米。
2.内容:信封正面左上角和右下角印有邮政编码框,右上角印有挂号标签粘贴框;中间印有省、市、(县)、街(乡)、号等详细地址栏和以行体字列明的行别,左下角印有结算凭证名称栏;右下角印有交寄银行行号、地址和名称,周围印有5毫米宽的深色沿边(左上角不印)。信封背面印有“联行专用”空心字。
3.颜色:信封正反面文字颜色与沿边颜色一致。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和交通银行使用蓝色;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使用红色;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使用绿色。
(二)各银行跨系统互寄结算凭证专用信封。
1.规格:与系统内联行专用信封相同。
2.内容:信封正面中间用正楷字列明“银行启”字样,左下角印有一般结算凭证栏,其余内容与系统内联行专用信封相同。
3.颜色:信封正反面文字及沿边均用黑色。
二、银行交寄的“银行挂号信”应根据信封要求,按收信银行邮政编码,省、市(县)、街(乡)、门牌号,收信银行全称,发信银行行号、地址、名称、邮政编码的顺序填写齐全。字迹要工整清楚,不得使用银行行号代替银行的地址和名称。
三、“银行挂号信”与一般挂号信处理手续相同,按邮政快件交寄的与邮政快件处理手续相同。邮局收寄“银行挂号信”应认真验视信封,书写是否符合要求,在封面右上角粘贴“挂号标签”或“邮政快件标签”(挂号标签上须加注收寄局名,快件标签上须加盖清晰日戳)。
四、银行交寄的“银行挂号信”必须按规定填写清楚。如因银行填写错误造成邮局误投的,由银行承担责任。如因邮局造成信件丢失和损毁,由邮局按照邮电部规定的赔偿办法承担责任。
五、邮局应事先将邮件封发时间通知银行,银行应在邮局营业时间内和邮件封发时间以前交寄,以便邮局分拣封发赶班发出。各地邮局并应对进口的“银行挂号信”在分拣部门建立专格分拣,及时送交投递部门处理。
六、邮局应赶最早的信函班次投递“银行挂号信”。对当日收到已过末班投递班次的“银行挂号信”可由当地银行与邮局洽定投递办法和时间,如果银行有条件,也可指定专人凭证明到邮局领取。
七、各银行在启用新式“银行挂号信”以后,可与当地邮局协商。旧式“银行挂号信”可用于县辖联行业务。各地邮局应监督银行的信封使用,在使用新式“银行挂号信”后除县辖联行另有合约外凡跨县的联行信件,可以拒绝受理银行交寄的旧式“银行挂号信”。